自唭哩岸站下車,僅走一小段路,不出多時便會抵達聖道兒童之家。承德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機構面向馬路,周遭多是辦公大樓,幾乎無任何住家。然而卻有一個育幼院,悄聲無息地隱藏在其中。
2023.09.11更新
揮別疫情的陰霾,等家寶寶協會又再度與老朋友見面了,這次前往拜訪的是位在北投的聖道兒童之家。
在疫情之下,聖道兒童之家在陪伴弱勢孩童的路上也沒有停下腳步,這段期間也多了兩個新夥伴單位,發展新的服務內容,像是專門為安置兒少打造的葉學堂,以及特殊需求兒少的專屬避風港蒲草窩。用專業的團隊與資源,讓孩子們在自立前可以儲備他們的能量。
揮別疫情的陰霾,等家寶寶協會又再度與老朋友見面了,這次前往拜訪的是位在北投的聖道兒童之家。
在疫情之下,聖道兒童之家在陪伴弱勢孩童的路上也沒有停下腳步,這段期間也多了兩個新夥伴單位,發展新的服務內容,像是專門為安置兒少打造的葉學堂,以及特殊需求兒少的專屬避風港蒲草窩。用專業的團隊與資源,讓孩子們在自立前可以儲備他們的能量。
▲等家寶寶協會的水果陪著聖道的孩子們健康長大!(圖片來源:聖道兒童之家)
跳脫傳統教學框架:葉學堂實驗教育機構
聖經詩篇1:1:「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聖道深信:上帝安排每位來到葉學堂學習的孩子們,未來可以像一棵樹得到滋潤而結出果實。
安置機構的孩子因為過去家庭生活複雜,在成長過程中受到許多劇烈的身心創傷,所以需要花更多心力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讓這些弱勢孩童可以順利在社會中立足。
不過這樣的孩子,在進入到學校體系後有辦法好好和同儕相處嗎?他們有辦法適應傳統教學模式嗎?對於這樣的提問打上大大的問號。
聖道兒童之家的工作人員們發現,他們在照顧的孩子去到學校有點困難,無論是課堂教學模式還是同儕之間的相處,都讓孩子的校園生活困難重重。因此,聖道成立了葉學堂實驗教育機構,供安置機構和寄養家庭的孩子們教育的協助。
▲有別於傳統式教育,讓孩子們透過不同方式進行學習。(圖片來源:聖道兒童之家官網)
▲走出教室,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圖片來源:聖道兒童之家官網)
葉學堂提供非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科教學,此外也有許多體驗、探索的活動,讓孩子可以在葉學堂建立自信,學習自我接納、自我肯定,進而使他們具有情緒調節與和他人相處的能力,免對往後的生活,就算逆境也有能力解決與面對。
▲葉學堂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們愛上學習。(圖片來源:聖道兒童之家官網)
治癒每位特殊需求的孩童:蒲草窩兒少團體家庭
有一群孩子,因為自身過去的創傷,而有許多難以被理解的行為與情緒障礙,他們有可能自言自語、突然發怒,甚至有些自我傷害的行為。這些被稱為特殊需求兒少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特殊,過往在傳統型安置機構曾有許多無法被及時回應的問題,而使得他們被迫需要不停更換安置機構,輾轉於各個機構。這樣的生活狀態對這些特殊需求的孩子來說,顯然不是一個良好的現象,為了讓這些孩子能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聖道與北市府合作,承辦蒲草窩兒少團體家庭,專門照顧這些特殊需求的孩子,透過更精準的服務與專業,來回應這些孩子們的需求,使他們可以不用再流浪於各個機構。
在蒲草窩,專業人員陪著這些孩子們從創傷中恢復,他們被理解、被撫慰,慢慢培養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讓孩子們未來即使離開機構,也能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畢竟,這些沒有家庭可以依靠的孩子,他們在成年後就得獨自面對生活的考驗。
關懷弱勢孩童不遺餘力
聖道兒童之家在原有的安置服務外,因應孩子不同的狀況與需求,延伸出許多多元的服務,不只是單純「接住」這些孩子,還要讓他們能有展翅飛翔的能力。聖道堅定地擁抱了這些孤單、受創的小小靈魂,給予他們足夠的愛與溫暖,做他們最強而有力的後盾。未來還會設有聖道草屯福利園區,集結各方資源,為這些弱勢孩童打造一個可以安心修復身心的空間。歡迎大家和聖道兒童之家還有等家寶寶協會一起,成為弱勢孩童的守護網!
2019.03.08更新
今天接待我們的是資訊公關專員Apple,在她的帶領下。我們開始深入了解這裡。
▲隱身在商業大樓之中的聖道。
▲溫馨的交誼廳讓平常多各自在自己的小家中吃飯的孩子能有聚首機會。
聖道目前收容的36位個案,除因家庭變故而住進來的子女,也包含受刑人家屬。年齡集中在4~18歲,裏頭分為幾個小家,由不同的家內老師照顧著裏頭的孩子。
身處在這,會比一般同儕來的早熟。深知自己要提早獨立,過了16歲,下了課便是去打工,但受限於學經歷,通常僅能找到餐飲業類的工作。餐飲業得在餐廳四處奔波,耗費體力重,即使鄰近打烊時間,也因客人尚未結束用餐而必須延遲下班時間,貼心的他們總會一通電話打回去知會機構,家內的老師便在半夜時等著他們歸來。彼此辛苦,但卻是相互理解和體貼、以及一分疼惜。
為了改善現況,讓孩子們能有更多元的工作選擇,家園也預計將與企業配合晉用院內孩子的計畫,但,他們希望企業能以平常心態看待這些孩子,如果面試表現不佳,便坦誠以告。社工會與孩子們討論改善的方式與計畫,畢竟,在離開的機構的大門那瞬間,隻身一人的孩子,又有誰能庇蔭他們呢?
而為了排解這些孩子的擔憂、和養成良好的休閒活動,家園推出「X-School」計畫,透過甄選方式,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社團。自行車也是其一。固定從北投騎至淡水,有一位不善於騎車的孩子,一路跌跌撞撞、滿身是傷的騎回家園,但卻悟出了一番人生道理。「就算跌倒,也一樣能到目的地」日後,他成為角力界的明日之星。從社團之中,孩子們透過摸索,一舉找到人生的意義。
身處在這,會比一般同儕來的早熟。深知自己要提早獨立,過了16歲,下了課便是去打工,但受限於學經歷,通常僅能找到餐飲業類的工作。餐飲業得在餐廳四處奔波,耗費體力重,即使鄰近打烊時間,也因客人尚未結束用餐而必須延遲下班時間,貼心的他們總會一通電話打回去知會機構,家內的老師便在半夜時等著他們歸來。彼此辛苦,但卻是相互理解和體貼、以及一分疼惜。
為了改善現況,讓孩子們能有更多元的工作選擇,家園也預計將與企業配合晉用院內孩子的計畫,但,他們希望企業能以平常心態看待這些孩子,如果面試表現不佳,便坦誠以告。社工會與孩子們討論改善的方式與計畫,畢竟,在離開的機構的大門那瞬間,隻身一人的孩子,又有誰能庇蔭他們呢?
而為了排解這些孩子的擔憂、和養成良好的休閒活動,家園推出「X-School」計畫,透過甄選方式,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社團。自行車也是其一。固定從北投騎至淡水,有一位不善於騎車的孩子,一路跌跌撞撞、滿身是傷的騎回家園,但卻悟出了一番人生道理。「就算跌倒,也一樣能到目的地」日後,他成為角力界的明日之星。從社團之中,孩子們透過摸索,一舉找到人生的意義。
▲維修腳踏車的費用要從自己零用錢出,為了省錢,每個孩子們使出渾身解數化身為技藝高超的維修師。
▲可愛的迷你腳踏車,讓小朋友也能參與哥哥姊姊的遠征計畫。
▲青春期的孩子,好像需要些運動器材,才能耗費無窮無盡的體力
▲熱愛運動的聖道孩子,是各種運動競技比賽的常勝軍,獎盃和獎牌擺滿了整個櫃子
至於家園的長久所宣揚理念,即是「分享」。如同去年聖誕節,聖道收到了許多企業所捐贈的禮物,但他們讓每人只能收到一份,其餘的讓孩子們寫下卡片,親手分享給別的機構的孩子。每年暑假,他們也舉辦雲南志工團,讓這群孩子去扶持更弱勢的族群。這種回饋的方式,也讓孩子們在人生的路途上有更正向的回饋。
最後,不能免俗的,我們詢問了家園平時蔬果的來源。原來,平時有禮儀公司固定將祭拜完的水果送至育幼院,但受制於保存,往往收到的都是蘋果與梨子這種可久儲、耐放的水果。而當某些當季產物過剩時,往往院內也會收到大量的捐贈(此時就不得不再呼籲各位,捐贈物資前,請務必要來電與機構討論需求,切勿擅自直接寄送)倘若吃不完,便只好轉贈給附近協助街邊少年、或是老人的團體,畢竟,這些都是捐贈人送來的愛心,豈能容許絲毫的浪費呢。
▲眾人捐贈給聖道的待整理物資,他們會在挑出部分可用的品項後,回饋給附近有需要的人。
末了,與Apple道別,聖道教導分享的理念,一直在心中迴盪。一個理應接受眾人資源的機構,卻搖身一變、四處施與愛給與需要的人。如此貫徹分享的理念,讓我們好生感動。盼來日有機會,能與聖道一同攜手,為更多的孩子謀取福祉。